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
健康危害:与苯胺及氯苯胺的作用类似,是强高铁血蛋白形成剂。对中枢神经系统、肝、肾有损害。引起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指甲与上唇青紫、呼吸困难等。
慢性影响: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症表现,伴有轻度发绀、贫血和肝、脾肿大。
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
危险特性:遇明火、高热可燃。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。受高热分解,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。
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氮、氯化氢。
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
4.实验室监测方法: 液相色谱法
气相色谱法,参照《分析化学手册》(第四分册,色谱分析),化学工业出版社
5.环境标准: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.5mg/m3[皮](3,4-二氯苯胺)
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
隔离泄漏污染区,周围设警告标志,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学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,运至废物处理场所。如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
二、防护措施
呼吸系统防护:高浓度环境中,佩带防毒面具。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,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。
睛防护:戴安全防护眼镜。
防护服:穿紧袖工作服,长统胶鞋。
手防护:戴橡皮手套。
其它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及时换洗工作服。工作前不饮酒,用温水洗澡。监测毒物。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。
三、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。注意手、足和指甲等部位。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。呼吸停止时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误服者给漱口,饮水,洗胃后口服活性炭,再给以导泻。就医。
灭火方法:雾状水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、干粉、泡沫。
1.合成路线
Biernacki, Wladyslaw; Gdula, Andrzej
Polish Journal of Chemistry, 1983 , vol. 57, # 4/5/6 p. 451 - 454
2.合成路线
Gowda; Mahesh
Synthetic Communications, 2000 , vol. 30, # 20 p. 3639 - 3644
3.合成路线
Choi; Chi
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, 2001 , vol. 123, # 37 p. 9202 - 9203
- 中国海关编码
- 2921420090
- 概述
- 2921420090 其他苯胺衍生物及其盐. 增值税率:17.0% 退税率:9.0% 监管条件:无 最惠国关税:6.5% 普通关税:30.0%
- 申报要素
- 品名, 成分含量, 用途
上游产品
-
-
10468-16-3
2-氯苯基羟胺
-
-
88069-56-1
四氢-1H-吡咯嗪-7a(5h)-乙酸乙酯
-
-
608-93-5
五氯苯
-
-
814-68-6
丙烯酰氯
下游产品
-
- 6697-95-6
1,3-二氯-2-异氰基苯
-
- 27315-07-7
-
- 340187-66-8
-
- 15307-79-6
双氯芬酸钠
-
上游百科
对氨基苯甲酸
4-氨基苯甲酸甲酯
苯佐卡因
磺胺
2,6-二氯苯甲酰胺
-
下游百科
2,6-二氰基苯胺
2-氨基-3-氯苯甲腈
2,6-二甲氧基苯胺
4-氯苯并呋喃
2-嘧啶磺酰胺
2,6-二氯氟苯
1,3-二氯-2-异氰基苯
2,6-二氯亚硝基苯
2,6-dichloro-N-methylaniline
2,6-二氯-1,4-苯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