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子式:C2H5NO
1.冰醋酸通氨生成乙酸铵,再经热解脱水而得乙酰胺,经结晶、分离得成品。原料消耗定额:乙酸(99%)1700kg/t,液氨(99%)750kg/t。实验室合成可按下面步骤操作。在5L烧瓶中放入3kg冰醋酸,加入相当于400g氨的碳酸铵。烧瓶上装高效分馏柱、冷凝器和接受器。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缓缓沸腾,调节加热使蒸馏速度不超过180mg/h,起到顶温达110℃为止。得1400-1500ml水和乙酸的混合物。换接收器,慢慢加大加热,以同样速度继续蒸馏,直至顶温升到140℃为止。得馏出物500-700ml,主要为乙酸,留作下次投料用。将剩余物移入带分馏柱和空气冷凝器的烧瓶中,常压蒸馏,分别收集210℃以前和210-216℃馏分。后者为乙酰胺,重1150-1200g,前者还可以蒸馏回收部分产品,两者共重1200-1250g,产率87%-90% 。乙酰胺常采用蒸馏与溶剂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精制。常用的溶剂有丙酮、苯、乙酸乙酯、乙酸甲酯、氯仿、二恶烷或苯与乙酸乙酯混合液。例如,将1kg上述方法制备的乙酰胺,用1L苯和300ml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重结晶,可得无色针状纯品。工业生产获得的产品,纯度不低于98%,凝固点不低于76℃。 精制方法:乙酰胺通常采用蒸馏与溶剂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精制。常用的溶剂有丙酮、苯、乙酸乙酯、乙酸甲酯、氯仿、二烷或苯与乙酸乙酯混合液(3:1和1
:1)等。此外,也可用减压升华的方法精制。
2. 生成的醋酸铵加热蒸馏 (190℃以上蒸馏并同时收集产品) 。
3.在1500L反应夹套罐内, 放入醋酸乙酯300kg,氨水500kg,在25~27℃下搅拌2~3h,放置20h,取反应液,如分层,可再继续反应至不分层止。 反应结束后常压蒸发至原体积1/2,过滤,清亮滤液再减压浓缩至微混,冷却结晶,离心甩干,若犆 犎 CH3COO-含量不合格,可用乙醇浸泡0.5h后离心,干燥,即为成品。
乙酰胺具有高的介电常数,是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,广泛用于各种工业。可用作对水溶解度低的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增溶剂,例如纤维工业中用作染料的溶剂和增溶剂,在合成氯霉素等抗菌素中用作溶剂。
第一部分:化学品名称 |
化学品中文名称: | 乙酰胺 |
化学品英文名称: | Aeetamide;Acetic acid amide |
中文俗名或商品名: | |
Synonyms: | |
CAS No.: | 60-35-5 |
分子式: | C2H5NO |
分子量: | 59.07 |
第二部分:成分/组成信息 |
纯化学品 混合物 | |||||
化学品名称:乙酰胺 | |||||
|
第三部分:危险性概述 |
危险性类别: | |
侵入途径: | 吸入食入 经皮吸收 |
健康危害: | 本品对眼睛、皮肤、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。动物实验中有致癌作用,使用时应特别小心谨慎。 |
环境危害: | |
燃爆危险: | 本品可燃,具刺激性。 |
第四部分:急救措施 |
皮肤接触: | 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。 |
眼睛接触: |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,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。就医。 |
吸入: |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就医。 |
食入: | 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,催吐,就医。 |
第五部分:消防措施 |
危险特性: | 遇明火、高热可燃。燃烧分解时,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。 |
有害燃烧产物: | 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氮。 |
灭火方法及灭火剂: |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,在安全距离以外,在上风向灭火。灭火剂:雾状水、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 |
消防员的个体防护: | |
禁止使用的灭火剂: | |
闪点(℃): | 无资料 |
自燃温度(℃): | 无资料 |
爆炸下限[%(V/V)]: | 无资料 |
爆炸上限[%(V/V)]: | 无资料 |
最小点火能(mJ): | |
爆燃点: | |
爆速: | |
最大燃爆压力(MPa): | |
建规火险分级: |
第六部分:泄漏应急处理 |
应急处理: | 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用大量水冲洗,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。若大量泄漏,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 |
第七部分:操作处置与储存 |
操作注意事项: | 密闭操作,局部排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(全面罩),穿胶布防毒衣,戴橡胶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避免产生粉尘。避免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酸类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 |
储存注意事项: |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酸类等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 |
第八部分:接触控制/个体防护 |
最高容许浓度: | 中 国 MAC: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:未制订标准美国TLV-TWA:未制订标准美国 |
监测方法: | |
工程控制: | 密闭操作,局部排风。 |
呼吸系统防护: |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,戴面具式呼吸器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。 |
眼睛防护: |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|
身体防护: | 穿防毒工作服。 |
手防护: | 戴橡皮胶手套。 |
其他防护: | 工作后,淋浴更衣。注意个人清洁卫生。 |
第九部分:理化特性 |
外观与性状: | 无色、透明、针状结晶体,纯品无臭,工业品有鼠臭,易潮解。 |
pH: | |
熔点(℃): | 81 |
沸点(℃): | 222 |
相对密度(水=1): | 1.16(20℃) |
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 | |
饱和蒸气压(kPa): | 0.13(65℃) |
燃烧热(kJ/mol): | |
临界温度(℃): | |
临界压力(MPa): | |
辛醇/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 | |
闪点(℃): | 无资料 |
引燃温度(℃): | 无资料 |
爆炸上限%(V/V): | 无资料 |
爆炸下限%(V/V): | 无资料 |
分子式: | C2H5NO |
分子量: | 59.07 |
蒸发速率: | |
粘性: | |
溶解性: | 溶于水,微溶于乙醚,溶于乙醇。 |
主要用途: | 用作有机化合物的溶剂,也用于有机合成制吸湿剂、润湿剂、增塑剂、酒精变性剂等。 |
第十部分: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|
稳定性: |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|
禁配物: | 强氧化剂、强还原剂、强酸、强碱。 |
避免接触的条件: | |
聚合危害: | 不能出现 |
分解产物: | 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氧化氮。 |
第十一部分:毒理学资料 |
急性毒性: | 动物实验有致癌作用,大鼠经口0.36mg/kg,152周,致癌。 LD50:10300mg/kg(大鼠腹腔内);10000mg/kg(小鼠腹腔内) LC50: |
急性中毒: | |
慢性中毒: | |
亚急性和慢性毒性: | |
刺激性: | |
致敏性: | |
致突变性: | |
致畸性: | |
致癌性: |
第十二部分:生态学资料 |
生态毒理毒性: | |
生物降解性: | |
非生物降解性: | |
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: |
第十三部分:废弃处置 |
废弃物性质: | |
废弃处置方法: |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。建议用焚烧法处置。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。 |
废弃注意事项: |
第十四部分:运输信息 |
|
危险货物编号: | |
UN编号: | |
包装标志: | |
包装类别: | |
包装方法: | |
运输注意事项: |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,装载应稳妥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、不倒塌、不坠落、不损坏。严禁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酸类、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。运输途中应防曝晒、雨淋,防高温。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。 |
RETCS号: | |
IMDG规则页码: |
第十五部分:法规信息 |
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: | |
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: |
第十六部分:其他信息 |
参考文献: | 1.周国泰,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,化学工业出版社,1997 2.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、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,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,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.1992 3.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,CHEMINFO Database.1998 4.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, RTECS Database, 1989 |
填表时间: | 年月日 |
填表部门: | |
数据审核单位: | |
修改说明: | |
其他信息: | 3 |
MSDS修改日期: | 年月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