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方法
1.将氯气通入经二次升华的碘中,当反应基本终止时,将反应物放在水浴上加热(不超过75 oC),继续通入氯气,进行氯化反应。 当橙黄色三氯化碘不再生成,反应即达终点,冷却后粉碎即可。
2.按理论量在细粉末状的氯酸钾上铺一层粉碎的碘,加入一定量的水,使之容易搅动。在搅拌下分次少量加入稍过量的浓盐酸,保持温度在4
5 oC以下进行反应。 反应结束后,冷却,过滤,结晶用乙醇进行重结晶,过滤后,置于氯化钙干燥器中真空干燥即可。
3.在称过的烧瓶中放入225g经二次升华的碘。向瓶中通入氯气,有时通气时烧瓶会颤动。当反应接近结束时,将烧瓶放在水浴上加热使氯化反应继续进行。当物料增重达185g时反应结束。将烧瓶打碎,取出物料,粉碎后置于磨口瓶中。反应应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进行。粉碎时应戴上防毒面具。
用途
用作氯化剂及氧化剂,测定碘值及用于医药工业。
2.对环境的影响: 一、健康危害
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。
健康危害:本品具有刺激作用。对皮肤有强腐蚀性。加热分解成一氯化碘和剧毒的氯气。
二、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
危险特性:受高热分解,放出腐蚀性、刺激性的烟雾。吸潮或遇水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烟雾。具有强腐蚀性。
燃烧(分解)产物:氯化物、氯气、碘化氢。
3.现场应急监测方法:
4.实验室监测方法:
5.环境标准:
6.应急处理处置方法: 一、泄漏应急处理
隔离泄漏污染区,限制出入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,穿防酸碱工作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。小量泄漏: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、净洁、有盖的容器中。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,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。大量泄漏,收集、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。
二、防护措施
呼吸系统防护:可能接触其粉尘时,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;可能接触其蒸气时,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。空气中浓度较高时,必须佩戴自给式呼吸器。
眼睛防护: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。
防护服: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。
手防护:戴橡胶手套。
其它:工作现场禁止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三、急救措施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,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
眼睛接触:提起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
吸入: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
食入:误服者用水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。就医。
灭火方法: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。灭火剂:二氧化碳、砂土。
1.合成路线
-
7553-56-2
-
-
7782-50-5
-
7790-99-0
-
-
865-44-1
Cornog, J.; Karges, R. A.
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, 1932 , vol. 54, p. 1882 - 1882
2.合成路线
-
10034-85-2
-
-
7782-50-5
-
7553-56-2
-
-
865-44-1
American Chemical Journal, , vol. 18, p. 102 - 102
I: MVol.2, 19, page 287 - 288
3.合成路线
-
14362-44-8
-
-
14989-30-1
-
7553-56-2
-
-
7790-99-0
-
-
865-44-1
-
-
15454-31-6
Rec. Trav. chim., , vol. 41, p. 623 - 623
I: MVol.2, 138, page 554 - 556
- 中国海关编码
- 28121099
上游产品
-
-
124-38-9
二氧化碳
-
-
10049-04-4
二氧化氯
-
-
7757-83-7
亚硫酸钠
-
-
7791-25-5
硫酰氯
下游产品
-
- 14177-25-4
-
- 14696-81-2
-
- 10025-67-9
二氯化二硫
-
- 75-44-5
光气
-
下游百科
氯离子
氯化钠
硫酸钠